《游戏规则的公平性》教学反思

时间:2024-07-12 22:12:33
《游戏规则的公平性》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游戏规则的公平性》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游戏规则的公平性》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七册P79至8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一步体验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之间的关系,能辨别游戏规则是否公平,初步体会设计简单游戏的公平规则。

2、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体验可能性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辨别游戏规则是否公平。初步学会简单游戏的公平规则。

教具准备:

教师,一个黑塑料袋,四个白球,四个桔黄色球。

学生,每组准备一个布袋或黑色塑料袋,4个黄球,4个白球。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题:

1(1)、启发谈话,引出摸球游戏。

(2)、揭示课题并板书。

2、操作体验

(1)出示P79例题挂图。

1、引出摸球游戏,指明学生读书上的游戏规则。(仔细听清楚)

2、猜猜看,根据这种游戏规则,谁赢的可能性大一些?

同学们猜得怎样呢?想不想用这种游戏规则玩一玩呢?

(2)、分组活动

同学们运用他们的游戏规则,玩一玩摸球游戏,并用画正字或打对的方法记录每次摸球的结果。摸球时一定要有序进行。

请同学们先分工在做游戏。

(3)、各小组展示摸球的结果记录表。

引发讨论:运用他们的游戏规则做的摸球游戏已结束。请同学们观察一下,每个小组的结果,想想看刚才的游戏公平吗?为什么?

(4)、思考:你有什么好办法使今天的摸球游戏公平呢?

分小组重新设计的游戏规则。

谈话:谁来说一说要使游戏公平,要怎样设计游戏规则?为什么这样设计?

方案一:在原来的口袋里去掉2个红球。

方案二:在原来的口袋里增加2个黄球。

等等。

总之,只要口袋里红球、黄球个数相同就可以了。

(5)、再次作摸球游戏。

学生按自己设计的游戏规则,再摸一遍,把摸得结果也填写在表里。

(6)、集体讨论

展示各小组摸球记录表,谈话:请同学们现在仔细地观察一下每个小组摸球的结果,你又发现了什么?根据这种游戏规则玩游戏,是不是就没有输赢了?

(7)、师生共同讨论后发现:游戏规则公平了,只能表示游戏双方赢得机会均等了,但实际游戏的结果,一般仍有可能会有输赢,这正说明了可能性不是必然性。

二、巩固练习运用:

1、做80页“想想坐坐”第一题。

(1)、谁来说说方方、圆圆她们正在做什么?她们玩得游戏规则是什么?(出示游戏规则)

(2)、如果用左边的转盘,谁赢得可能性大些?如果用右边的转盘呢?你们认为用那个转盘做游戏时公平的?

(3)、你能用游戏的数据说明你们刚才摆出的数据吗?

2、做第2题,默读题目,明确题目的要求。

思考:你认为哪几个口袋里摸球时公平的?为什么?

1、做第3题

(1)、学生读题,说出题意。

思考:你认为这个游戏公平吗?应该怎

样修改游戏规则,才能使游戏公平?(说明理由)

(2)、按照每个小组修改的游戏规则,做一做这个游戏,再相互交流。

4、猜一猜。

(1)出示一枚硬币,如果把这枚硬币抛入空中落下来,你知道哪面朝上呢?为什么?

如果抛10次、100次等等呢,结果又怎样?

(2)、在教科书81页“你知道吗”?中介绍了外国的5名著名学者抛币实验的数据,请你们读一读。

思考:看了她们的实验数据,你有什么发现?

三、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想法?

师生共同讨论后发现: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如果事件发生的两种可能是相等的,那么按事件发生的次数定输赢,这样的游戏规则是公平的;如果事件发生的两种可能是不相等的,那么按事件发生的次数定输赢,这样的游戏规则是不公平的,还知道了游戏规则公平,只表明双方有了均等的取胜机会,但不一定不分输赢。

教后反思:

本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可能性大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设计了以“摸球”游戏贯穿课堂教学室中的教学方案。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经历,并具体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我根据游戏规则,首先让学生猜是红队赢还是黄队赢?学生众说纷纭。在摸球过程中,共摸了30次,黄队第一次得9个球,第二次得8个球,游戏结果的不公平性引起了学生的冲突。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参与游戏方案设计,重新验证,在两次摸球过程中,同样摸30次,黄队分别获14个和16个,让学生觉得这样才是公平的,并启发学生的再思考。学生经历了“猜想——实验——验证——思考”的完整过程,进一步体会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课虽完,但学生的兴趣没完。这堂课将激发兴趣,探求知识,研究方法与培养能力诸方面有机结合成一体。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实验为基础”的教学思想。

《游戏规则的公平性》教学反思2

《游戏规则的公平性》是苏教版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的内容,其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能辨别游戏规则是否公平,并能设计简单游戏的公平规则。学生在以前的学习当中已学习过《可能性》,理解了“可能”、“不可能”和“一定”,并理解了有关可能性大、可能性小以及可能性相等的意义。

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教学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并要求学生把不公平的游戏规则修改成公平的规则。教学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可能性大小的体会,使学生联系实际问题,初步学会用可能性的知识预测简单游戏的.结果。

本课中,我通过两次摸球比赛的游戏,让学生获得充分的体验,应采用操作的方法,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逐步建构知识意义。同时,在第一个摸球游戏中,对于男生赢这一结果,学生感到困惑,从而大胆质疑:为什么会男生赢?引发学生猜想;摸到的红球次数多,黄球的次数少,很有可能袋子中红球多,黄球少。学生强烈觉得比赛不公平,要求打开袋子看看,确实如此,使知识得以内化。第二个摸球游戏中,小组先讨论装球方法,从而进行验证,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得到了体验,进而建立 “可能性相等,游戏公平”的规则观念。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在操作中主动体验数学。从而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状态,体现了课堂中,学生的主体性。

《游戏规则的公平性》教学反思3

教后反思:本节课是学生在三年级已学习过《可能性》,理解了可能、不可能和一定,并知道了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基础上,教学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主要是让学生能辨别游戏规则是否公平,并能设计简单游戏的公平规则。课堂教学中,我着力让学生在有效的活动中体验数学,发展能力。整个教学过程,学生都是在动手实践、动脑思考、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发现游戏的公平性与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之间的关系,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会得到发展。整个学习活动进行顺利,师生互动较好,学生能清楚表达想法及设计公平的游戏,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不足之处:本节课有好几个摸球游戏,课堂上学生对于游戏的热情较高,部分学生游戏结束还意犹未尽,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的秩序。

批改课后作业时发现学生虽然已会判断游戏规则是否公平,但如何自己设计一个公平的游戏规则还是掌握得不好,有一些学生对于规则的描述不清晰、不完整。

今后教学设想:在课堂上设计多一个“让学生写出公平游戏规则“的环节,使学生对于规则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有利于他们今后对规则的规范化描述,提高书面用语表达能力。

《游戏规则的公平性》教学反思4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认识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这是在三年级上册学生认识可能性相等和可能性有大小的基础上安排的。教学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可能性和可能性大小的体会,使学生联系实际问题,初步学会用可能性知识预测简单游戏的结果。同时,这部分知识也是学习求可能性大小的基础。

这堂课主要是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一个摸球游戏。游戏是这样设计的:口袋里有四个红球和二个黄球,口袋不透明,每次任意摸一个球,摸后放回,一共摸30次。摸到黄球的次数多,算小明赢;摸到红球的次数多,算老小红赢。先让学生说说谁赢的可能性大些?然后在进行分组实验。经过实验,输的同学就会喊“不公平”,然后教师顺势让“喊不公平”的学生说说为什么?然后,接着问,“怎样改游戏规则就公平了呢?”最后,用“公平的游戏规则”再进行实验。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在整个课堂活动中。“我”始终与学生一起投入游戏,融入到学生中去,并不断地对学生进行启发和指导。学生在课堂中始终处于活动、思考的过程中,课堂氛围活跃、热烈。运用了游戏活动的方式激发限度的增强了学生对学习的参与,学生表现出兴致勃勃的学习情绪、聚精会神的思索神态、跃跃欲试的举止,使整个课堂过程充满了师生之间的思维活跃,情感交融的浓郁气氛,收到了扎扎实实的效果。

但在课堂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比如,在小组活动的过程中,有一部分学生总处在“游离”的状态,思维不够集中;活动场面混乱等。因此以后还要对学生如何进行小组活动多进行指导。还有,我在这堂课中教学的节奏还要加快。

《游戏规则的公平性》教学反思5

[教学片断1]:摸奖活动。

(教师拿起1只红球和6只黄球放进不透明袋)

师:在这个袋中任意摸一个球会有什么结果?

师:你觉得摸到哪种球能中大奖?(红球)大家想不想摸一下,摸到红球为大奖。

请一名学生上来摸一摸,并发奖品。

师:你们也想来摸吗?(教师拿着袋子到每个小组,学生摸一摸)

师(故作疑惑):为什么刚才这么多的小朋友摸,中大奖的人却很少呢?

生回答:因为红球少,不容易摸到。

师:如果让你再摸一次,你会选择什么颜色的球中奖?

生:黄色,因为黄球个数多,容意摸到。

师:分析得真好。但真正摸奖活动的组织者才不会像你们这么大方,他们总把大奖放得很少,这样中奖的人才会很少,他们才能赚到钱。不过如果是为社会作贡献的摸奖活动,老师还是希望你们献上一份爱心。

评析:

教师评价要具有启发性。学生在数学课堂中除了学到了数学知识,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活动的乐趣,还能得到思想上的启发和净化,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素养,成为一个能为社会作贡献的人。在课堂上,老师抓住“摸奖活动”这个机会,及时给孩子们灌输了思想上的教育,让孩子们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价值。这样的评价虽然针对的是所有学生,但教育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学习也更积极了。

[教学片断2]:体验“一定”。

师:我们来进行一场摸球比赛。为了使比赛公平,两个袋子里装了形状和大小相同的球。我们选一些小朋友,分成女生队和男生队,比哪一队摸到的红球多,哪个队就是冠军。(小朋友们充满好奇心,跃跃欲试)

两队学生每人依次从口袋中任意摸一个球,举起来给大家看,并大声的告诉同学们,由两名学生统计。(发现女生队从A袋中拿到的都是红球,而男生队从B袋中拿到的却都是其他颜色的球)

教师宣布:女生赢了!

由学生发出“不公平”的声音。

教师惊讶地问:怎么,你们有意见吗?谁愿意站出来大胆地说一说!

……

师拎起A袋子提问:从这个袋子中任意摸一个球,结果会怎样?

生:在这个袋子里任意摸一个球,都是红球,

而我们那个袋子里根本就没有红球。所以是不可能赢的。

师:那你说说看?……谁还想来说?……你可以说的比他更响亮!再试一次,好吗?

评析:

教师要进行激励性的评价,给学生以鼓励,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给了他们尝试和挑战的机会。特别是对课堂上胆子较小、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学生而言,这样不仅增加了他们的参与意识,学习的动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这种及时的评价或者说是提醒,对部分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起到了引领作用。

在教学中,情感状态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股巨大的动力。我们都知道,心不在焉,魂不守舍时是做不好事情的。因此在数学课堂评价中,我还设置了“最佳听众奖”,“最佳发言奖”,“最佳创造奖”等奖项,从而发觉学生的学习潜能,把外在的老师要求和内在的学生主观愿望结合起来,二者交错并用,相辅相成。

学生成功时的喜形于色,思考时的凝神皱眉,争论时的面红耳赤……都是表露在外的心理状态,同时体现在课堂上动静结合、收放自如的行为中。教师抓住学生的这些个别现象进行评价,往往能收到意外的效果,可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也就是说,评价一个学生,受益的却是全体学生,这样的好事何乐而不为呢!

《游戏规则的公平性》教学反思6

《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认识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这是在三年级上册学生认识可能性相等和可能性有大小的基础上安排的。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可能性和可能性大小的体会,使学生联系实际问题,初步学会用可能性知识预测简单游戏的结果。同时,这部分知识也是学习求可能性大小的基础。本课的教学我注重趣味性,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游戏中体验规则的公平性的原理。反思本课教学主要有以下几点收获:

1、充分展现鲜活而生动有趣的学生学习过程。以游戏形式切入,以游戏为链条,把数学知识内容恰到好处地融入到游戏之中;通过层层深入的游戏,学生进入展现自我兴趣盎然的探索知识内涵的情境当中,有一种情不自禁、自我陶醉之感。学生在学习当中发展了能力,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倍增十足。

2、借助逼真及操作性强的游戏,提出情景问题,学生合作完成游戏并质疑、讨论、交流,不浮于表面,具有实质性内在内容。学生天生喜欢游戏,逼真感官的实物或虚拟的游戏,激发了兴致,学生全身性的体验游戏,历经游戏过程,当然愿意让小组成员共享游戏给自身带来的无穷乐趣,于是情不自禁地与大家讨论、质疑、问答,现场的气氛是活跃的,情境是具有诱惑力的,这样的合作交流学习我认为是成功的尝试。

3、“学习数学,显现生活数学”在本课中得到了最好的诠释,我在教学中把实际生活中的游戏提供给学生,如此接近的生活与数学融为一体,体现数学生活化的学习理念,学生易学有,且能够进一步思考现实生活中不合事理的现象,培育学生的思考能力。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学好数学益己利人,为什么不去好好学呢?

《《游戏规则的公平性》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